我们常常听见地沟油这个名词就觉得非常反感,因此它时刻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,危害社会,危害我们的健康。今天,让地沟油变废为宝的实验将在科学岛内运行,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带领大家一起见证地沟油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乙醇、沼气、沼渣沼液与生物柴油这4件宝贝的。
下午1:15,餐厨废弃物能源化处置中心的小飞虎准时出发,前往科学岛内的酒店与餐厅。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、 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副院长姚建铭亲自带队,他手下除了5个博士留守实验室外,3个硕士生、几个本科生跟着专聘的师傅一同亲往。
1:20,众人来到科学岛西岛餐厅。餐厅工作人员早已经准备完毕。硕士研究生陈祥松、吴金勇等亲自动手,将一桶桶泔水收集到塑料垃圾桶内,足足收到3大桶,每桶重约200斤。大伙一同努力,将泔水抬上小飞虎。
随后,大家又来到科学岛三河四子酒店,同样收集到3大桶餐厨废弃物。
记者见到,这些餐厨废弃物主要是食用之后的剩饭剩菜,包括米饭、豆腐、海带、鸡蛋、白菜、木耳、胡萝卜、鱼头鱼刺、猪肉猪骨头、汤水……
记者对话餐厅负责人员
餐厨废弃物进入能源处置中心“试验”,饭店工作人员如何看待?记者为此采访了科学岛一位饭店的负责人员小丁。
记者:感觉怎么样?心情如何?
丁:科学家们亲自下到饭店后堂收集泔水,让我很激动,也很振奋。国家支持泔水无害化处理,我们更是举起双手赞成。
记者:以前餐厨废弃物如何处理?
丁:以前可以说,餐厨废弃物非常令人头痛,不可能每天用汽车拉出去倾倒,再说也没有地方可倒,而政府又没有回收的部门。这些泔水什么的,喂猪肯定不太好。
记者:你们饭店食用油的“进口”情况怎么样?
丁:我们食用油是知名的品牌商家或厂家专供,我们还有人进行专门验收。
记者:以前每天所产生的泔水最后流到哪去了?
丁:……
记者:没关系,这个应该不能怪你们,再说是目前合肥酒店饭店的普遍现象。
丁:应该说,进入了养殖业,除喂猪外,还有人收去喂鱼。那些猪啊、鱼啊吃过泔水后,猪长得特肥,鱼长得特快。
记者:那就是说泔水猪仍然存在?
丁:是的,一直都存在。猪与鱼吃了泔水,这些猪与鱼迟早要入人类的口中。
记者:养殖点还在市区吗?
丁:大多在偏远的郊外,非常多。像肥西、长丰等偏远的乡村,经常有人前往合肥饭店酒店收集泔水,他们多是夜间开着三轮车出没;合肥大杨镇与三十岗主要是一些养鱼的到饭店收购泔水。
记者:能否透露一下这些养殖点的详细地点?
丁:不好意思,这个不能讲……
分捡非生物质有些费事
1:38,收集饭店泔水的小飞虎开回处置中心,共收集了6大塑料桶,重量约1吨。几位研究生各搭把手,将一桶餐厨废弃物倒入分检台,一方面进行固液分离,油水汤水从分检台的孔隙里汩汩淌到一个专用的塑料桶内;一方面,师傅戴着手套对固态的餐厨废弃物进行分检,从这些剩饭剩菜里面将一次性饭盒、筷子、塑料袋等各种非生物质挑捡出来。
这项工作很是费神。师傅用手将剩饭菜扒来扒去,一遍过后,又拿着铁锹搅动一遍。硕士研究生张小洁是个女生,见两位师傅忙不过来,她便亲自动手帮忙挑捡。
剩饭剩菜经粉碎机制成糊状物
一桶分捡完毕,硕士生们就用小桶将剩饭菜一点点倒入粉碎机之中。顿时,机器轰鸣,一阵阵水雾和着特有的泔水气味在空气中弥漫,旋即可见糊状物从粉碎机中“产出”。科研人员个个亲自动手,毫不顾及被弄脏。
“他们让我很欣慰,个个对这项工作不嫌弃。”姚教授告诉记者,此前所带的硕士生们个个磨拳擦掌,都希望能亲自为餐厨垃圾能源化处置尽份力,为这项工作探条路,同时也见证这段难忘的历史。
酶解加热需要2小时
粉碎机比较小,操作用时较长。2:50许,全部的餐厨垃圾被粉碎完毕。科研人员分工协作,几个人忙着将糊状物过秤。几个人则将从分检台上淌下的液体进行加热,加热过后,将浮在面上的油脂部分捞出,为以后制作生物柴油作准备。
液体的水汤部分与糊状物被一根长管子抽入一个不锈钢反应釜,进行加热酶解。“这个过程要两个小时。”姚教授告诉记者,操作时要加入酶解制剂,进行油水分离。
乙醇发酵3天后方能见到乙醇
油水分离后,进入乙醇发酵阶段。这个过程要持续3天,才能产生燃料乙醇。“国家已不再批准用粮食制作乙醇。”科研人员介绍说,餐厨垃圾制作乙醇意义重大。
在处置中心,记者见到乙醇发酵罐早已经安装完毕,正严阵以待合肥第一批用餐厨垃圾制成的乙醇。
在记者采访期间,科学岛有关领导也到现场察看。原来,沼气系统这两天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筹划。乙醇发酵后的废醪液将进入沼气系统,制成沼气、沼渣沼液。
在实验过程中,有局外人曾质疑:如此处置,会不会浪费大量的能源?姚教授说,系统产生的沼气可能用于处置中心能量来源,减少操作成本。
另外,沼渣沼液产生后,将会用于生物有机肥料。
能够使地沟油变废为宝,其中不锈钢反应釜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,它在里面起到了主要作用——最后专家特别指出。